王思任及其诗歌研究(四)

来源:本站原创  作者:语过天青
摘要:王思任及其诗歌研究(四)…

第二节 王思任的诗文理论

晚明是中国思想界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,这个时期,诗人数量之多为中国古代诗坛少有,诗人们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成就斐然,而且在诗文理论上也是各标新说,争鸣激烈,如李贽有“童心说”,徐渭有“本色”说,汤显祖有“有情说”,屠隆有“适性说”,公安派有“性灵说”,竟陵派有“隐秀说”,复社、几社提出“适远说”等等学说。王思任虽然未打出何种学说的旗帜,但是在他为友人诗文所作的序文中,同样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。

   一、以“性情”为基础

王思任作诗提倡以“性情”基础,他说:“《诗》三百,皆性也。而后之儒增塑一字,曰‘诗以道性情’,不知情即性之所出也。性之初,于食色原近。告子曰:‘食色,性也’,其理甚直。而子舆氏出而讼之,遂令覆盆千载,此人世间一大冤狱也。”[1]告子因提出“食色性也”的人性论,而受到孟子的抨击,并在其后的年代里遭受各代儒士们的蔑视,王思任在这里却认为这是人间一大冤案。他对“诗以道性情”进行了重新的诠释,认为“情即性之所出”,而《诗》三百就是建立在“性”的基础上的,将诗歌与人的最基本的欲望联系在一起。

王思任在其它序文中也有对于性情的肯定,王思任认为“性情”的产生,是出于心的呼唤。“声出于心乎?心之司属火,则其味苦。怨女劳夫,有一声之逸忽,不知其何以动,遽可传宫刻羽:而文人学士,毕世摹之不肖,追之不前也,故《三百篇》只《风》为诗……”[2]《风》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心声的诗,反映“怨女劳夫”的喜怒哀乐,这是发性情之作,故《风》才为诗,《雅》、《颂》这些庙堂之作只能算作是“愉悦之辞”了。

王思任肯定性情,故对以情为文的作品,大为赞赏:“即若士自谓一生《四梦》,得意处惟在《牡丹》。情深一叙,读未三行,人已魂销肌栗,而安顿出字,亦自确妙不易。其款置数人,笑者真笑,笑即有声;啼者真啼,啼即有泪;叹者真叹,叹即有气……若士以为情不可以论理,死不足以尽情,百千情事,一死而已,则情莫有深于阿丽者矣。况其感应相与,得《易》之《咸》,从一而终,得《易》之《恒》,则不第情之深,而又为情之至正者。”[3]王思任认为《牡丹亭》“情深”,才能让读者与之共鸣,让读者感受到戏曲里的“笑为真笑”、“啼为真啼”、“叹为真叹”,才是戏剧中的精品。

王思任提倡作诗以“性情”为基础,是建立在晚明时期高举“人性”的大旗潮流下的产物。明代中后期,以肯定人欲的合理要求,主张人际间地位平等,追求个性的自然发展的王学左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,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上发生变革,为明代掀起复苏人性、张扬个性的思潮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。在这个时期,“‘言情’是晚明士人的一大人生追求,从哲学至政治再到文学,无不显示出言情的踪迹。”[4]汤显祖、公安派、竟陵派、屠隆等各大诗人或文学流派都提出了“性灵”、“性情”的口号来响应这个思潮。如公安派针对后七子过于强调诗文的形式风格,而忽略性情对形式风格具有决定性的一面,态度强硬地提出了“性灵”说,主张作家表现性情,为诗歌的宗旨。他说:“大都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,非从自己胸臆流出,不肯下笔。”[5]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“性灵”的重要性。随之其后的竟陵派也有“夫诗,道性情怀者也。”[6]“性情所至,作者不自知其式,诗已传于后,而姓氏或不著焉”[7]要求诗歌要以“性情”为基础的文学理论。王思任对于“性情”的肯定,为晚明突破禁欲主义,崇尚个性解放的思潮增添了精彩一笔。(文/语过天青) (未完待续)
(作者授权好学网独家发布,未经允可,严禁转载,违者必究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[1] 王思任著, 任远点校. 落花诗序,王季重十种. 浙江: 浙江古籍出版社, 1981, 13
[2] 王思任著, 任远点校.<萍吟草>序,王季重十种. 浙江: 浙江古籍出版社, 1981, 16
[3] 王思任著, 任远点校.  批点玉茗堂<牡丹亭词>叙, 王季重十种. 浙江: 浙江古籍出版社, 1981, 31
[4] 左东岭著.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研究. 北京: 人民文学出版社, 2000,  602
[5] 袁宏道著, 陈书良主编 ,熊礼汇选注. 公安三袁·叙小修诗. 长沙: 岳麓书社, 2000, 123
[6] 钟惺著, 张国光点校. 隐秀轩文. 长沙: 岳麓书社, 1988, 114
[7] 同上,p99

【相关文章】好搜一下
文化视点:“世纪光棍节”,拿什么来拯救爱情?

文化视点:“世纪光棍节”,拿什么来拯救爱情?

一个真正尊重人性、权利的社会,应该从整个社会体系运行的层面,来完善对关爱人性的制…